防患于未然
汛期是一年中因持续降雨或融雪,导致江河水位上涨、城市内涝风险加剧的特殊时期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汛期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,人员伤亡风险不容忽视。掌握汛期常见天气特征、做好防范准备、学会灾害避险技能,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。
汛期就像“灾害盲盒”,这些危险天气最容易“组团出现”,提前认识才能精准应对:
暴雨是汛期最常见的极端天气之一,当降雨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,城市排水系统可能不堪重负,形成内涝。气象部门会根据降雨量发布不同级别的暴雨预警,从蓝色、黄色到橙色、红色,预警等级逐级提升,危险程度也随之加剧。
汛期常常伴随着狂风,强劲的风力能轻易掀翻广告牌、吹断树枝,对高空作业、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影响。在沿海地区,台风带来的狂风更是威力巨大,所到之处,房屋受损,电力中断,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雷电也是汛期的“常客”。闪电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,可能引发火灾、损坏电器设备,甚至直接击中人体。当雷电发生时,户外的人们若处于空旷地带、大树下或靠近金属物体,都极易成为雷电袭击的目标,因此在汛期,防范雷电至关重要。
暴雨,这个看似普通的天气现象,却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力。它不仅会造成城市内涝、道路积水,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,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密切关注气象预警:养成每天查看天气预报的习惯,特别是在汛期,及时了解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、大风、雷电等预警信息。关注官方媒体、手机短信、社区通知等渠道,提前知晓天气变化趋势,为应对汛期做好准备。
检查家庭安全隐患: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,修补屋顶裂缝,疏通阳台、下水道的排水口,确保排水畅通,防止雨水倒灌。将阳台上的花盆、杂物等易被风吹落的物品移至室内,避免高空坠物伤人。检查家中的电路、电器设备,确保无漏电隐患,备好应急照明工具,如手电筒、蜡烛等。
储备必要物资:准备一个应急物资包,包含饮用水、不易腐烂的食物(如压缩饼干、罐头)、常用药品、急救包、雨衣、救生衣等。另外,准备好身份证、银行卡、现金等重要物品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随时携带转移。
制定家庭应急预案:与家人共同制定汛期应急预案,明确在遇到不同危险情况时的逃生路线和集合地点。教会老人和孩子基本的避险知识和求救方法,定期进行家庭应急演练,确保每个人在面对危险时都能保持冷静,迅速行动。
汛期的风雨虽然充满挑战,但只要我们多一份警惕,多一份准备,就能将危险降到最低。愿这份防汛科普指南,能成为你在汛期的“安全护身符”。
暴雨,这个看似普通的天气现象,却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力。它不仅会造成城市内涝、道路积水,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,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在山区,若发现原本清澈的溪流突然变得浑浊、水位快速上涨或突然断流;山坡上出现裂缝、松动的土石;听到山谷中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,这些都可能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,必须立即提高警惕。
一旦确认发生泥石流,千万不要惊慌。要迅速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跑,跑得越高越好,跑得越快越好,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。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,避免被泥石流追上。
在逃生过程中,寻找坚固的、高于泥石流可能到达高度的建筑物或岩石作为避难所。若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避难场所,可以抱住大树等稳固的物体,等待救援。但要注意避免靠近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,防止二次灾害发生。
微信号|135editor
新浪微博|@135编辑器
排版:135编辑器
贴纸:135编辑器
图片:135摄影图(ID:85543)
使用时请自行替换
文字:135AI写作,仅用作占位,使用时请替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