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全国多地开启"炙烤模式",高温红色预警接连拉响!气象部门预报,本轮高温将持续10天以上。中暑已不是简单的头晕乏力——从先兆中暑到热射病,生死可能就在一线之间!
极端天气持续
受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,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为期两周的40℃以上极端高温天气,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,部分地区体感温度可达50℃以上,这种持续高温不仅会导致人体散热困难,更会引发一系列热相关疾病。
本轮高温呈现"三高"特点:高温强度大、持续时间长、影响范围广,特别是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的区域,夜间最低气温也将维持在30℃以上,使人体失去宝贵的夜间降温修复时间。
主要表现:大量出汗、口渴明显、四肢无力、头晕目眩、注意力不集中
核心体温:通常不超过38℃
处置建议:立即转移至阴凉处,补充含电解质饮料,密切观察30分钟
典型症状:面色潮红或苍白、恶心呕吐、皮肤灼热、脉搏加速
核心体温:38-39℃
急救措施:脱去多余衣物,用冷水擦拭身体,服用解暑药物,1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
危险征兆:停止出汗、意识模糊、抽搐痉挛、血压下降
核心体温:超过40℃
紧急处理:立即拨打120,同时进行冰敷降温(颈侧、腋下、腹股沟)
遵循"早出晚归"原则,将户外活动安排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,正午时段尽量避免外出,若必须外出应规划有遮阴的路线,并控制连续户外时间不超过30分钟。
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,采用"少量多次"原则,可交替饮用淡盐水、椰子水、绿豆汤等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导致胃肠痉挛,同时增加富含钾的香蕉、菠菜等食材摄入。
穿着浅色、宽松、透气的棉麻衣物,佩戴宽檐帽和UV400防晒眼镜,随身携带装有薄荷精油或医用酒精的喷雾瓶,在腕部、颈后等血管丰富处适时喷洒降温。
穿时采用"错峰降温法":白天拉遮光窗帘,夜间开窗通风,空调温度设定在26-28℃并配合电扇使用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"空调病"。
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暑装备,包括降温背心、防晒冰袖等,执行"做二休一"工作制,在作业现场设置配有空调的移动休息舱,并确保随时供应含盐饮品。
社区应建立独居老人"一日两问候"机制,检查空调等降温设备运行状况,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配备具有体温监测功能的智能手环,设置24小时应急响应专线。
高温预警提示
避免在高温时段使用婴儿车外出,选择具有UPF50+防晒功能的遮阳棚,哺乳期母亲需额外增加500ml水分摄入,通过观察尿布湿度判断婴儿脱水情况。
建议穿着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孕妇专用防晒衣,避免长时间站立引发体位性低血压,随身携带便携式氧气喷雾,出现心慌气短立即寻求医疗帮助。
[模板使用说明]
排版:135编辑器
图片:135摄影图,使用请替换,
(ID:87093)
贴纸素材:135贴纸素材
文字:135AI生成(使用请替换)